红楼梦原名该书以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_红楼梦原名|天天观热点

时间:2023-03-25 16:51:44 来源: 互联网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金玉缘》等。


【资料图】

2、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3、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4、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

5、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6、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7、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8、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9、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10、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11、“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

12、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13、  内容梗概  神话缘起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

14、剩一石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15、一僧一道见它形体可爱,便给它镌上数字,携带下凡。

16、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

17、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18、  演说荣国府  书中故事发生在京城贾府,为宁国公、荣国公之家宅。

19、据冷子兴演说,宁国公长孙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次贾敬袭官,而一味好道,把世袭的官爵让给了儿子贾珍,自己出家修道;贾珍无法无天,寻欢作乐,生贾蓉,儿媳秦可卿。

20、荣国公长孙名贾赦,生贾琏,儿媳王熙凤;次贾政;女贾敏,嫁林如海,中年而亡,仅遗一女林黛玉。

21、贾政娶王夫人,生长子贾珠,娶了妻(李纨),生了子(贾兰),一病就死了;生女元春,入宫为妃;次又得子,衔玉而诞,玉上有字,因名贾宝玉。

22、人人都以为贾宝玉来历不小,贾母尤其溺爱。

23、  贾宝玉长到七八岁,聪明绝人,然生性钟爱女子,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24、人人皆以为他将来不过是个色鬼,贾政也不大喜欢他,对他管教甚严,因为都不知他是正邪两赋而来。

25、  十二钗聚首  金陵十二钗36位女儿,除了贾府本家的几位姑娘、奶奶和丫鬟外,还有亲戚家的女孩,如黛玉、宝钗,都寄居于贾府,史湘云也是常客,妙玉则在大观园栊翠庵修行。

26、  故事起始于贾敏病逝,贾母怜惜黛玉无依傍,又多病,于是接到贾府抚养。

27、黛玉小贾宝玉一岁。

28、后又有王夫人外甥女薛宝钗也到贾府,大贾宝玉二岁,长得端方美丽。

29、贾宝玉在孩提之间,性格纯朴,深爱二人无偏心,黛玉便有些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30、贾宝玉与黛玉同在贾母房中坐卧,所以比别的姊妹略熟惯些。

31、  一天,贾宝玉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遇警幻仙子,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有图有诗,只是不解其意。

32、警幻命仙女演奏新制《红楼梦》套曲十四支,其收尾一支名《飞鸟各投林》,词云“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3、然而贾宝玉仍不解,警幻更将妹妹可卿许配与他,二人难分难解,入迷津而惊醒。

34、  大观园纪事  元春被选为贵妃,荣国府愈加贵盛,为之建造大观园,迎接省亲,家人团圆,极天伦之乐。

35、贾宝玉长到十二三岁,在外结交秦钟、蒋玉函,在内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丫鬟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等之间,亲昵且敬爱她们,极尽小心谨慎,深恐违逆她们的心意,所爱的女儿多,自己身心劳倦,而忧患也与日俱增。

36、一次听紫鹃说黛玉要回原籍(苏州)去,贾宝玉便唬傻了,闹得满宅惊慌,直到紫鹃说明缘由才好了。

37、  在探春倡议下,大观园女儿共结海棠诗社,贾宝玉同姐妹们开办海棠诗会、菊花诗会。

38、薛宝琴、邢岫烟进贾府,众人雪中争联即景诗,大观园盛极一时。

39、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刘姥姥游园、栊翠庵品茶、元宵夜宴、探春理家、怡红院夜宴等情事皆极尽风雅。

40、  荣国府虽煊赫,然而人口众多,事务繁杂,主仆上下,贪图享乐的多,操持家业的少,其生活标准和排场又不能节俭,所以外面的架子虽勉强支撑,而内部已在加速朽坏了。

41、家族末世颓运将至,变故增多。

42、贾宝玉在繁华富贵中,也屡屡遭遇无常,先有秦可卿病逝、秦钟夭逝,自身又中了赵姨娘、马道婆的法术,差点死去;接着金钏儿投井,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大观园惨遭抄检,而所爱的丫鬟晴雯又被逐出,随即病殁;林黛玉重开桃花社,也是无疾而终。

43、悲凉气氛弥漫公府,然而呼吸而领会到的,唯有贾宝玉和十二钗而已。

44、晴雯夭逝那天,贾宝玉出去给她上祭,却扑了个空,回身进大观园找黛玉,偏又不在房中,再到蘅芜院中,也是人去楼空,仍往潇湘馆,偏黛玉尚未回。

45、正不知何往,却被贾政叫去听讲巾帼英雄林四娘的故事,奉命做了一首《姽婳词》。

46、  大悲剧结局  《红楼梦》结局,虽早预伏于太虚幻境梦中,而前八十回仅露悲音。

47、至后四十回,贾宝玉先丢失通灵宝玉,丧魂落魄。

48、贾政将离家赴江西粮道上任,贾母要在他出发前为贾宝玉完婚。

49、因黛玉咯血,只好迎娶宝钗。

50、婚事由王熙凤谋划,设调包计,十分保密。

51、却意外被傻大姐泄密,黛玉病遂不起,于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52、贾宝玉得知将婚,自以为必娶黛玉,满怀期待。

53、拜堂后见是宝钗,大感诧异。

54、元春先薨,贾赦因石呆子古董扇一案“交通外官、倚势凌弱”获罪革职抄家,累及贾政;贾母又病逝;妙玉则遭强盗掳走,不屈而亡;王熙凤失势,郁郁而终。

55、  贾宝玉病加重,直至奄奄一息,癞头僧持通灵宝玉引他入太虚幻境变形的真如福地梦中。

56、梦醒后发奋读书。

57、次年参加乡试,中第七名举人。

58、宝钗已有身孕,而贾宝玉应试后走失。

59、贾政扶贾母灵柩至金陵安葬,将归京城,雪中泊舟常州毗陵驿。

60、见一人来到船头,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贾政倒身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细视之,正是贾宝玉。

61、贾政忙问,贾宝玉却不言语,似喜似悲。

62、贾政再问,贾宝玉未及回答,忽被一僧一道左右夹住飘然登岸而去,闻其作歌云“归大荒”。

63、贾政追之不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而已。

64、后人见了这本小说,亦题诗一绝云:“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65、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66、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67、  胡适先生考证,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68、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69、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70、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71、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04-2022 www.yunxinxi.cn

如有意见请与我们联系 邮箱:317 493 128 @qq.com

粤ICP备2022077823号-5    信息网 版权所有